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貨幣供給及通貨膨脹與景氣循環(二)


由費雪方程式
MV=PQ
可以看出貨幣供給M的增加,會造成價格P的上漲,不過當期間較長時,廠商可以調整生產線,增加更多的人力,或是發展更有效率的方法來製造更多的產出,也就是可以讓等式右邊的Q增加。
因此當觀察的期間較長時,等式左邊的M和等式右邊的Q都增加了,所以此時物價P就可以維持不變。但是如果此時貨幣供給仍然持續增加,會發生經濟體已達到產出的極限,無法再創造更多的產出,此時超出實際生產需求太多的貨幣供給,就會再度對物價造成上漲的壓力,若無法控制貨幣供給的持續增加,就將形成通貨膨脹的現象。

這裡可以把產出Q的增加看成實質GDP的增加,因此增加貨幣供給可以成為促進經濟成長的動力,但當增加的速度超過實質GDP成長的速度時,就會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也就是會使等式右邊的P上升
如下圖,可以看到美國自1982年至今的M2年增率和實質GDP成長率及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當M2年增率持續超過實質GDP成長率時,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通常也會隨之變高,除了在經濟衰退的時期,政府為挽救經濟成長而大幅增加貨幣供給之外。

貨幣供給M2

貨幣供給循環
M2是廣義的貨幣供給,M2扣掉定存加上貨幣市場基金,就成為MZM(Money of Zero Maturity)也就是零到期日的貨幣,表示持有人在動用之前不需通知金融機構的貨幣,MZM用來衡量流通速度較高的貨幣
用MZM的供給年增率,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出金融循環的跡象,也就是貨幣供給從低點到高點再到低點的期間。
下圖表示美國MZM年增率和聯邦基金利率的關係,通常在貨幣供給增加時會使短期利率下降,反之貨幣供給減少則利率上升。 快速貨幣供給MZM
這裡可以大致將MZM的供給變動整理成如下表所示的幾個循環期間,從1984年至今,大概有五次上升下降的循環。由MZM貨幣供給的循環,可以看出在貨幣供給增加的期間,因為對經濟成長的刺激作用,會使同為經濟領先指標的股價指數,通常也有較好的表現。 貨幣供給循環
最近一次的MZM貨幣供給循環,年增率從2005年5月開始上升,到2008年3月到達頂點的16.6%,之後即開始下降的趨勢。過去四次循環的平均期間是62個月,如果以平均值來看的話,這次的MZM貨幣供給下降趨勢,是否將在2010年第二季左右到達低點,而再重啟另一次貨幣供給帶動經濟成長的循環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