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貨幣供給及通貨膨脹與景氣循環(一)
貨幣供給與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主要是一種貨幣現象,通貨指的就是貨幣,通貨膨脹顧名思義,就是當流通的貨幣數量過多,使得貨幣的實質購買力下降,因此購買同樣的一個商品,需要付出更多的錢來購買,也就是物價持續變貴的所謂通貨膨脹現象。
費雪方程式可以簡單的說明通貨膨脹是如何形成的,費雪方程式如下:
MV=PQ
M:市場上的貨幣總量,即貨幣供給量
V:貨幣的流通速度
P:價格
Q:產出的數量
在費雪方程式左邊,貨幣總量”M”代表在一定時間內存在於經濟體內的貨幣存量,常見的貨幣供給量定義如M2,包括現金+支票存款+定期儲蓄存款。
貨幣的流通速度”V”,主要受到市場環境和交易習慣影響,例如當市場交易熱絡,金錢的流通速度當然就增加;或例如市場習慣以長期票據支付交易,就會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
等式右邊代表一個經濟體在一定時間內所有的產出數量Q乘上價格P的總和,也就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概念。
由費雪方程式可以看出,短期內產出的數量無法快速增加,而市場的交易習慣和環境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此可以說貨幣流通速度V和產出Q是固定的。如果現在貨幣供給量M突然增加,為了維持市場的均衡,價格P勢必會上漲,由此可見通貨膨脹的起因主要是因為貨幣供給量增加而引起的。
通貨膨脹率上升會造成經濟效率降低,因為在通貨膨脹惡化的情況下,消費者會減少消費而企業減少投資,這些情況都不利於經濟成長。因此各國央行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避免通貨膨脹產生惡化的情況,以免對經濟發展形成不良影響。這將有賴於央行對貨幣供給加以有效的管理,所以我們將可以透過貨幣供給成長率,來觀察貨幣供給和景氣循環之間的關係。(待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