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削減國家債務 復甦才能持久


政府財政赤字居高不下,負債餘額越積越多,不禁使人聯想到歷史上由強轉弱的國家,財政問題幾乎是主要原因,也就是國家機器入不敷出,但私人部門貧富不均日益嚴重。看起來都像是整體財富流向富人手中,只有聽到各國政府財政吃緊,舉債屢破新高的新聞,卻鮮少看到鉅富破產的事件(就算有也多是掏空資產,脫產後照過奢華生活)。
政府開源無門,因為增稅將招來罵名,且又不敢得罪財團;政府又無法節流,因為有施政滿意度要顧,在這樣的循環之下,雖然知道國家債台高築不是全民之福,但要尋找出路確是不易啊。(以下轉載自2009-09-24 工商時報)

削減國家債務 復甦才能持久【本報訊】
 歐迪資產管理公司創辦人歐迪(Crispin Odey)週三投書金融時報指出,儘管股市目前再度處於多頭,但缺乏永續復甦的支撐與國家債務壓力無法減輕下,該榮景並不會持續太久。
 他表示,「泡沫或是復甦?」雖然該問題經常被提及,但卻也可能誤導投資人、消費者與政府偏離真正的核心議題。
 泡沫通常包含價格快速與毫無基礎的飆漲。在如此環境下購買資產,需要投資人倚賴博傻理論(great fool argument),誤認他們可以在股市上漲時大撈一筆,並在泡沫破滅前及時出場。

但是非理性繁榮的情況在今日並不明顯。隨著全球認定企業不會倒閉,重新評估他們股價,而讓他們在後雷曼時期至今翻升50%,並預期未來還有攀升空間,其實是相當理性的想法。世人其實是活在一個理性的泡沫中。
 股票是購買公司未來獲利與現有資產的一小部分。商品則是購買有形與稀少的產品。黃金為可攜帶的財富。欲尋求報酬率與政府償付能力沒有任何相關的資產是合理的。這是實質資產的理性多頭市場,而且還有攀升空間。

但是,我們卻並非處於永續的成長復甦之中。經濟崩盤帶來太多的債務,而且債務水準並沒有下降。多數債務只是轉移到政府或已被他們勾銷而已。我們其實並沒有比以前更加安全。在一個理性消費者力圖償付債務的全球經濟體系中,不會允許我們重回過去需求膨脹的時代。
 理性的投資者推升實質資產;理性的消費者償還債務。政府呢?他們並沒有駕馭這個世界,他們就像亞特拉斯巨人(Atlas),只是在撐住這個世界。他們對有如賭場莊家的銀行家企圖從飆升的資產價格中分杯羹感到憤慨不已。

 政府能履行多少對社會的承諾,他們又將如何與何時解決他們的債務?


這些債台高築的政府所面臨的問題有多龐大,從一些數字就可以看出來。
以英國為例,其一年財政赤字很快就會達到2千億英鎊,約占國內生產毛額的14%,不但高出上一波在1970年代所創的8%高峰,更遠超過自1970年代以來3%的長期平均比率。政府總債務已從占GDP的50%升高到80%。
 這絕非是安全狀態。當其他國家與企業提供低風險與相同或更高報酬率時,為何要在英國進行投資?除非英格蘭銀行藉由量化寬鬆政策購買,英國債務才會處於安全狀態。
 不過在資產多頭,但又缺乏自我支撐的復甦,加上國家在債務與貨幣市場的差異化日增,及債務如山的情況下,什麼才是理性政府應有的作為?

也許唯一機會就是開放對話,讓美、英與其他債務國家討論他們鉅額的債務問題,以及讓順差國家協商如何刺激國內需求。
 歐迪指出,最近10年世人一直偏愛「說大話與過度樂觀」的政客,而非發出道逆耳之言的現實主義者。這樣的時代已經結束。(蕭麗君整理)


沒有留言: